近日,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展25级大学新生心理测评工作,并面向全体新生举办“大学生活,从心开始”主题心理适应性讲座,精准聚焦新生适应难题,提供科学应对方案,助力新生筑牢心理根基。
针对“理想与现实有差距,心理落差大”的问题,讲座指出落差源于对大学的过高期待与现实体验的冲突,诱发失落、自卑等情绪。心理老师建议新生接纳环境变化与自身状态,以开放心态看待大学多元性,通过拆解小目标积累成就感,逐步实现认知调整与心态平衡。
围绕大学三“mang”困境,讲座明确其内涵:“忙”为忙碌却无成效,“茫”是未来方向迷茫,“盲”指信息筛选盲目。应对上,需明确短期与长期目标,借助时间管理工具分配精力,拒绝无效社交;通过自我评估与职业探索规划发展路径,同时提升信息甄别能力,从 “忙茫盲”走向清晰有序。
面对“专业不感兴趣甚至排斥”的困扰,讲座给出实用策略:先通过专业书籍、行业交流深入了解专业价值,避免主观排斥;若确不适应,可提前研读学校转专业政策,如关注成绩要求与申请节点,同时考虑双学位、考研等备选方案,为发展留足空间。
在“适应大学人际关系”方面,讲师强调尊重自己、他人与情景的核心原则,传授积极倾听、非暴力沟通等技巧。针对宿舍等场景冲突,推荐“知觉检核”“合作双赢”等方法,鼓励通过社团活动建立支持系统,以非语言沟通提升交往质量。
对于“持续不开心”的情绪困扰,讲座引入“SWTC”调节法:通过腹式呼吸中断负向思维,书写情绪释放压力,回忆成功经历激活内在力量,换角度思考解决方案。同时明确求助渠道,强调及时联系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是强者的表现。
此次测评与讲座联动,既精准掌握新生心理状态,又提供针对性指导,为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注入“心”力量。


